2019年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
时间:2019-12-30 04:13:00 来源:作者: 摄影:
2019年是江西省流域生态演变与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批准组建后正式建设的开局之年。重点实验室在学科、平台、队伍和学风建设方面得到完善和拓展,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对外合作、学术交流和公益科普行动方面平稳发展。
一、2019年取得的八项重要进展
1. 江西省流域生态演变与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和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正式成立
江西省流域生态演变与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是我国第一个流域生态学领域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它的成立在我国流域生态学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在江西省科技厅条件财务处卢荣处长、南昌大学邓晓华副校长等出席的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上,蔡庆华教授等学术委员会委员对平台建设、人才引进、开放合作等提出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有力地推进了重点实验室的建设。
图1 江西省流域生态演变与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和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正式成立
2. 对接国家重大需求积极撰写和提交咨询报告
发挥重点实验室学科和科研团队学科交叉优势,主动对接国家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推进等重大战略及学科发展实际需求,向有关部门提交咨询决策报告,部分报告被中共中央办公厅采用。
3. 在两大研究方向的科研上有标志性成果突破
1)流域生物多样性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团队联合在Molecular Plant(一区top)发表高水平文章;在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Landscape Ecology等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在长江大保护政策、农作物野生近缘种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图2 李琴和戎俊等关于长江流域农作物野生近缘种遗传多样性保护的文章发表在MP(IF >10)上
2)流域生态演变与驱动力研究团队启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3个子课题研究,在Current Zoology(封面文章,一区top)、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Fisheries Management and Ecology等期刊发表研究成果。在鄱阳湖生态演变及鸟类保护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图3 王文娟发表在SCI一区期刊上的封面文章
4. 研究生和本科生培养工作成就开始显现
戎俊研究员指导的硕士生秦声远经过严格遴选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知名植物学家李德铢研究员录取为博士生;兰志春博士指导的研究生陈亚松荣获“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成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首届全国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科学大会”优秀研究生报告奖;各位教师对本科生培养尽心尽力,推荐生态学本科生魏佳豪保送中国科学院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马鑫雨保送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王振宇保送华东师范大学攻读研究生;马丽媛、徐文仕以优异成绩考取中国科学院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生。
图4 研究生答辩后师生合影
图5 兰志春老师指导的硕士生陈亚松荣获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成立
3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首届全国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科学大会优秀研究生报告
5. 重点实验室队伍建设取得可喜成绩
戎俊、李琴、王文娟和兰志春在国内学术组织新增学术任职;戎俊获批博士生导师并招聘浙江大学张剑博士作为博士后,补充研究队伍;向小果和王文娟获批硕士生导师;李琴完成在职博士生教育,以优异成绩获得复旦大学生态学博士学位回岗工作;兰志春被北京林业大学邀请讲学;黎磊和兰志春被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邀请讲学。
6. 与江西省两个重要科学研究机构战略合作
与中科院庐山植物园、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战略合作。双方的合作将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更好地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贡献力量。
图6 与江西省两个重要科学研究机构战略合作
7. 成功举办了有影响力的重要学术会议
成功承办上海论坛子论坛“流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生态学会第二届流域生态论坛;上海论坛子论坛“流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文明建设”被二十多家中英文电视、报纸和期刊媒体报道,发表了《上海宣言》,被认为是2019年上海论坛最成功的子论坛之一;重点实验室还组织团队赴美参加美国植物学大会和美国生态学会与美国生态经济学会联合学术年会,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展示的主要工作引起广泛关注,奠定了重点实验室在流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话语权和地位。
图7 承办上海论坛子论坛“流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文明建设”
图8 承办中国生态学会第二届流域生态论坛
8. 联合申报野外长期科研基地
联合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江西省林业科学院申报了江西鄱阳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国家长期科研基地;将江西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建设的科技支撑单位更换成重点实验室。
二、学科建设
1. 流域生态学科科研协同创新发挥成效,聚焦国家与区域发展重大需求
重点实验室在两大研究方向上均取得新进展。流域生物多样性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团队启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的子课题等项目,聚焦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与植物遗传资源研究,联合在Molecular Plant(一区top)发表高水平文章,指出长江流域作物野生近缘种遗传多样性面临严峻威胁,要特别加强原位保护与利用;在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Landscape Ecology等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流域生态演变与驱动力研究团队启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3个子课题研究,在Current Zoology(封面文章)、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Fisheries Management and Ecology等期刊发表研究成果。
2. 参与江西生态文明研究院建设,助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建设
江西生态文明研究院由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南昌大学联合共建,是江西省重点新型智库,旨在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建设提供理论技术支持和战略决策支撑。
1)积极参与生态文明研究院承办的2019年第二届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建设论坛,陈家宽教授被聘为江西生态文明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戎俊研究员受邀作大会报告:“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植物遗传资源”。
2)陈家宽、李琴参加由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与生态鄱阳湖流域建设”论坛,并作大会报告“长江大保护:新时代的战略布局与行动——中国智慧与方案”。
3)陈家宽、戎俊、李琴、王文娟和黎磊参加江西省人民政府举办的首届鄱阳湖国际观鸟周。受邀在“鄱阳湖湿地与候鸟保护”国际论坛上作报告“鄱阳湖流域:优劣势与生态文明建设思考”,提出行动建议:(1)形成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长江大保护战略的中部制高点(理论创新);(2)设立与实施“打造美丽江西样板”的省-部合作科技专项(科技创新);(3)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鄱阳湖流域保护地体系建设(保护优先);(4)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的重点示范区建设(绿色发展)。
3.发挥流域生态团队学科交叉优势,向有关部门提交咨询决策报告
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及学科发展实际需求。陈家宽、李琴等通过上海论坛“流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文明建设”子论坛向有关部门提交咨询报告《专家对推进长江大保护一体化行动的建议》等,要点发表在文汇报上;陈家宽教授接受文汇报记者采访的采访稿也已发表,并被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转载;向有关部门提交多份咨询报告,其中《外来物种入侵危害加剧 防控难度增大 守护国门生态安全刻不容缓》,被中共中央办公厅采用。
三、平台建设
1. 推进江西省流域生态演变与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
成功召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立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聘任国内外9名著名生态学家或植物学家为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对重点实验室三年发展规划进行了审议,充分肯定了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已有研究基础,建议重点实验室要有更高标准的长远规划,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开放合作和产出标志性成果,积极推进培育国家级野外研究基地、省部共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平台。针对学术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重点实验室进行了相应的布局。
2. 建设江西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2019年,完成申请将江西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建设的科技支撑单位,从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至南昌大学,每年获批建设经费。持续开展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主要类群监测,参与水利部(原三峡办)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建设。联合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江西省林业科学院申报了江西鄱阳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国家长期科研基地。
四、队伍建设
1. 在国内学术组织中新增学术职务
戎俊兼任中国植物学会系统与进化植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库,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评审小组的副组长;王文娟兼任中国生态学会科普工作专业委员会委员;兰志春兼任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李琴兼任中国林学会自然保护地与生物多样性分会理事(见附件1)。
2. 教师获批研究生导师
戎俊获批博士生导师;向小果和王文娟获批硕士生导师。
3. 在职继续教育教师取得博士学位
2019年,李琴完成在职继续教育,以优异成绩获得复旦大学生态学博士学位回岗工作。
4. 引进第一位博士后专职科研人员
从浙江大学招聘张剑博士作为博士后(合作导师:戎俊),加强流域生物多样性资源可持续利用方向研究队伍。
五、科学研究
1. 科研项目
2019年获批科研项目8项,总经费158.49万元,在研项目24项,经费753.55万元(见附件2)。
2. 论文论著
2019年度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共发表(含接收)文章26篇,其中20篇以第一单位发表,以第一单位发表SCI论文15篇;共主编或参与编写3部专著(见附件3)。
六、教学工作
1. 课程教学
2019年度,戎俊、兰志春、向小果、王文娟参与了生命科学学院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课程讲授。课程分别有:《分子生态学》、《植物生理生态学》、《生态监测与评价》和《现代生态学专题》等课程。
2. 本科生指导
1)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
兰志春、黎磊、秦海明、王文娟、沈瑞昌分别指导生态学、水产养殖专业的2015级本科生11名学生的本科学位论文。推荐魏佳豪保送中国科学院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马鑫雨保送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王振宇保送华东师范大学攻读研究生,马丽媛、徐文仕以优异成绩考取中国科学院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生。
2)本科生创新学分科研训练项目
兰志春指导生态学专业本科生开展创新学分科研训练项目2项:“富营养化水库底泥氮磷去除方法评估”(结题);“堤坝对湿地种子库的影响”(结题)。
黎磊指导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开展创新学分科研训练项目2项:“刺苦草生活史对策对水位波动的响应”(结题)、“小龙虾对鄱阳湖沉水植物群落的影响及机理”(结题)。
沈瑞昌指导生态学、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开展创新学分科研训练项目1项:“鄱阳湖洲滩土壤氮周转相关微生物的分布”(结题)。
3)全员导师制工作
黎磊、兰志春分别担任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全员育人”导师,指导学生3名。
3. 研究生指导
重点实验室高度重视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强调培养研究生的严谨学风。
重点实验室在读和今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12名:邹玉璟、侯谨谨(2016级);陈亚松、丁明明、陈凯、吴申浩(2017级);吴佳佳、赵佳红、谢昊星(2018级);陈青、黄幸运、张丽果(2019级)。其中,邹玉璟、侯谨谨以优秀成绩完成答辩获得硕士学位;陈亚松在“首届全国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科学大会”荣获优秀研究生报告奖。
4. 组织学术沙龙
为继续促进重点实验室的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开展了秋季学术沙龙讨论会,共组织学术沙龙6期共12个学术沙龙报告(见附件4-4)。
为拓宽重点实验室师生的视野,不定期地邀请国内外优秀学者来我所做学术报告。2019年度,共组织高质量的学术报告7次(见附件4-2)。与国际国内优秀学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极大地提高了师生们学术研究的兴趣,积极促进了师生们养成踏实严谨的学术作风、厚积薄发的学术精神。
七、对外合作与学术交流
1. 与国际组织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重点实验室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合作成立南昌大学-WWF流域生态研究中心,在基础理论与政策研究、推动野外基地平台建设、人才培训与公众教育等方面展开具体合作。李琴老师任南昌大学-WWF流域生态研究中心主任。
图9 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合作成立南昌大学-WWF流域生态研究中心
2. 与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战略合作
1)与中科院庐山植物园紧紧围绕“一山一水”开展合作,重点做好江西特色的山地和湿地战略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共同推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鄱阳湖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双方的合作将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更好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贡献力量。
2)与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开展合作,制定了详细工作方案,特别加强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重要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经济林生产特别是油茶生产重大需求问题的研究,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3. 承办上海论坛子论坛“流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文明建设”
重点实验室联合复旦大学生态学科和WWF等成功承办2019年上海论坛“流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文明建设”高端圆桌,邀请亚马逊流域、湄公河流域、尼罗河流域、长江流域专家学者共同研讨,从全球治理和流域尺度的视角,聚焦发展中国家大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享跨文化的大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经验及流域治理案例,提供大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和方案。国内外50家单位的160余人参加,20余媒体报道,奠定了重点实验室在流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话语权和地位。
4. 承办中国生态学学会流域生态专业委员会第二届流域生态论坛
为进一步交流长江大保护领域和流域生态学最新成果,促进学术创新和学科发展,推进长江大保护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实验室成功承办“流域生态学与大江大河保护”为主题的第二届流域生态论坛,60家单位的150余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
5. 团队组织赴美参加国际学术交流
重点实验室2人次参加“2019年美国生态学年会”,受邀主持1场专题分会,作2个专题报告;2人次参加“2019年美国植物学会年会”,受邀作1个专题报告,展示了团队在长江流域植物遗传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领域的主要工作,引起广泛关注。
图10 戎俊和赵耀出席美国植物学大会Botany 2019并作学术报告
图11 黎磊和兰志春出席第104届美国生态学年会并作学术报告
6. 积极出席国内学术会议
重点实验室师生积极参加林学会、鸟类学会、生物地理大会、生态学大会等国内学术会议,参会次数达43次,教师报告35次、研究生报告1次(见附件4-1)。
图12 在鄱阳湖湿地与候鸟保护国际论坛做学术报告,向江西省领导提出建议
八、公益和科普行动
金斌松、秦海明、王文娟及重点实验室的研究生一起参加由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及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共同发起主办的“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宣传系列活动”。
王文娟多次应邀前往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地参加科普活动,现场讲解鄱阳湖及其越冬候鸟的基本情况。
王文娟应邀参加鄱阳湖国际观鸟周的鸟类摄影展活动,负责撰写鸟种中英文介绍;兰志春参加野外直播活动,现场讲解候鸟的捕食环境和食物。
王文娟、兰志春和黎磊接受江西电视台都市频道晚间800栏目的采访,针对鄱阳湖的非法捕捞,解析一系列非法行为对植被,水生植物,鸟类的影响及危害;王文娟和兰志春参与江西广播电视台——生态零距离栏目录制,分别介绍白鹤基本情况和鄱阳湖湿地的生态特征。
九、2020年工作要点
1. 做好重点实验室领导班子的调整工作
目标任务:保证陈家宽教授离职后重点实验室工作平稳过渡
工作措施:按照合同,到2020年6月陈家宽教授工作到期,同时重点实验室教师队伍组成和职称也将发生变化,为了平稳接班和高质量发展要对领导班子进行调整。
2. 推进高水平科学研究
目标任务:联合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培育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
工作措施:加强团队协同创新,与庐山植物园共同主办长江流域植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高峰论坛,与复旦大学、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武汉植物园等单位一同组建大团队,联合策划重大研究课题和项目,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
3. 加强教师和管理队伍建设
目标任务:引进生态学、生物学、地学或环境科学方向高层次人才1人、博士后2人;争取引进重点实验室平台建设管理人员1人
工作措施:主动出击,从国内外一流研究团队中物色优秀人才。
4. 推进高水平重点实验室建设
目标任务:进一步提升重点实验室的国内外影响力
工作措施:办好学术委员会会议,充分借助学术委员会委员的指导和提携作用,加强开放合作,加快融入国内外学术圈,做出有影响力的成果。
5. 加强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野外基地建设
目标任务:获批国家长期科研基地
工作措施:规划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野外基地,设置长期监测样地和监测指标,加强与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合作,争取江西省林业局和国家林草局等的支持。
6. 加强教学工作与人才培养
目标任务:开设生态文明全校通识课和流域生态学专业选修课,建立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精品课程体系
工作措施:与南昌大学教务处和生命科学学院沟通,申请生态文明全校通识课和流域生态学专业选修课,全所教师积极配合参与课程设置和教学;设置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系列精品课程,邀请国内著名专家讲学,全面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
重点实验室的老师和研究生们一定要同心同德、不忘初心、励志前行!
江西省流域生态演变与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
2019年12月31日
附件1
重点实验室教师2019年学术任职
姓名 | 学术机构 | 任职 |
2019年新增学术任职 | ||
陈家宽 | 中国林学会自然保护地与生物多样性分会 | 副理事 |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保护与修复科技创新联盟专家咨询委员会 | 委员 |
戎 俊 | 中国植物学会系统与进化植物学专业委员会 | 委员 |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评审小组 | 副组长 |
李 琴 | 中国林学会自然保护地与生物多样性分会 | 理事 |
王文娟 | 中国生态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 | 委员 |
兰志春 | 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生态学专业委员会 | 委员 |
已有学术任职 | ||
陈家宽 | 国家湿地科学技术委员会 | 委员 |
| 中国生态学会流域生态专业委员会 | 顾问 |
| 2018年中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研讨会暨青年研讨会学术委员会 | 委员 |
| 上海市生态红线专家委员会 | 主任委员 |
| 上海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 | 副主任委员 |
| 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特聘专家顾问 |
| 江西省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 | 顾问 |
| 国际生物科学联盟中国委员会 | 委员 |
| 国家湿地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委员 |
| 科技部“973”资源与环境领域 | 专家咨询组专家 |
| 农村农业部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种科学委员会 | 委员 |
| 生态环境保护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战略环评 | 评审专家 |
| 《生物多样性》 | 编委 |
| 《生态学报》 | 编委 |
| 《应用生态学报》 | 编委 |
| 《水生生物学报》 | 编委 |
| 《植物研究》 | 编委 |
戎 俊 | 江西省流域生态演变与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 | 主任 |
| 《植物研究》 | 编委 |
金斌松 | 江西省流域生态演变与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 | 副主任 |
| 中国生态学会流域生态专业委员会 | 副主任委员 |
| 江西省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 | 委员 |
| 江西省动物学会 | 理事 |
| 国家林业局国家湿地公园评审委员会 | 咨询专家 |
李 琴 | 江西省流域生态演变与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 | 副主任 |
| 中国生态学会流域生态专业委员会 | 副秘书长 |
向小果 | 中国植物学会兰花分会 | 理事 |
王文娟 | 江西省生态学会 | 理事、副秘书长 |
黎 磊 | 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水生植物专家组 | 专家 |
兰志春 | 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水生植物专家组 | 专家 |
1
附件2
2019年度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科研项目清单
序号 | 项目来源 | 项目名称 | 执行年限 | 项目经费(万元) | 负责人 |
2019年新立项的科研项目 | |||||
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区项目) | 基于功能性状研究河流梯级开发对鱼类群落的影响 | 2020-2023 | 40 | 金斌松 |
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区项目) | 入侵种小龙虾对鄱阳湖沉水植物群落的影响及其机制 | 2020-2023 | 40 | 黎磊 |
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参与) | 横断山高寒地区植物多样性的形成、演变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 2019–2022 | 25.09 | 向小果 |
4 | 农业财政专项 | 鄱阳湖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子课题) | 2019 | 20 | 金斌松 |
5 | 农业农村部 | 长江禁捕制度社会效果研究 | 2019-2020 | 20 | 李琴 |
6 |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 外来物种小龙虾对鄱阳湖沉水植物群落的影响及机理 | 2020-2023 | 6 | 黎磊 |
7 |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工程材料与结构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 生态护岸的植被设计方案 | 2019-2020 | 5 | 兰志春 |
8 | 中科院湖泊所 |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植物鉴定 | 2019-2019 | 2.4 | 兰志春 |
总计 |
|
|
| 158.49 |
|
2019年执行中的科研项目 | |||||
1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专项 | 木本油料重要性状形成与调控(参与子课题:木本油料干旱、低温等逆境胁迫下的适应机制与调控) | 2018-2022 | 30 | 戎 俊 |
2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专项 | 渔业水域生境退化与生物多样性演变机制(参与课题“典型渔业水域集合生态系统过程及调控策略”) | 2018-2022 | 60 | 金斌松 |
3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专项 | 我国重要渔业水域食物网结构特征与生物资源补充机制(参与课题“典型渔业水域可持续产出的适应性管理基础”) | 2019-2023 | 59.6 | 金斌松 |
4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专项 | 我国重要渔业水域食物网结构特征与生物资源补充机制(参与课题典型渔业水域食物网结构特征及食物产出过程) | 2019-2023 | 59.43 | 黎 磊 |
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 | 基于比较基因组分析普通油茶和小果油茶野生居群遗传分化及果实性状变异 | 2019-2022 | 60 | 戎 俊 |
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 | 采用宏条形码研究鄱阳湖四种越冬鹤类的食性分化 | 2018-2021 | 60 | 王文娟 |
7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面上项目) | 兰科石斛属植物系统发育与亚洲常绿阔叶林在晚第三纪的进化研究 | 2017–2020 | 62 | 向小果 |
8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区基金) | 鄱阳湖子湖泊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其对水位变动的响应机制 | 2016-2019 | 47.12 | 秦海明 |
9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基金) | 外源氮磷输入对鄱阳湖洲滩湿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 2017-2019 | 20 | 兰志春 |
1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基金) | 鄱阳湖洲滩湿地土壤微生物呼吸的热适应性 | 2017-2019 | 20 | 沈瑞昌 |
1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基金) | 基于菰与菰黑粉菌遗传变异式样的关联分析推测茭白的起源 | 2017-2019 | 20 | 赵 耀 |
12 | 中国博士后基金 | 不同升温幅度下湿地土壤微生物呼吸的热适应性规律 | 2018-2019 | 8 | 沈瑞昌 |
13 | 农业农村部 | 长江大保护战略、政策与行动研究 | 2018-2019 | 30 | 李 琴 |
14 | 水利部 | 江湖生态监测重点站(鄱阳湖) | 2018-2019 | 10.4 | 金斌松 |
15 |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 应用宏基因组方法研究鄱阳湖越冬白枕鹤的食性 | 2018-2019 | 6 | 王文娟 |
16 |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 氮磷增加对鄱阳湖典型湿地植物群落的植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 | 2017-2019 | 6 | 兰志春 |
17 |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 鄱阳湖洲滩湿地土壤异养呼吸温度敏感性及其微生物多样性机制 | 2018-2020 | 6 | 沈瑞昌 |
18 | 福建省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 | 霍童溪河道生态调查 | 2018-2019 | 15 | 兰志春 |
19 |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生物多样性示范观测(江西婺源观测样区) | 2014-2019 | 18 | 王文娟 |
20 | 国际鹤类基金会(ICF) |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监测 | 2018-2019 | 2 | 金斌松 |
21 | 国际鹤类基金会(ICF) |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沉水植被冬芽监测 | 2019-2020 | 2 | 黎 磊 |
22 | 国际鹤类基金会(ICF) |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州滩植被监测 | 2019-2020 | 2 | 兰志春 |
23 | 江西省委人才办 | 江西省高层次人才项目 | 2018-2023 | 100 | 向小果 |
24 | 江西省科技厅科技创新平台项目 | 江西省流域生态演变与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 | 2018-2021 | 50 | 戎 俊 |
总计 |
|
|
| 753.55 |
|
附件3
重点实验室2019年出版物与学术论文
一、研究论文
2019年发表第一单位署名论文
Li L, Spencer C. H. Barrett, Song ZP, Chen JK*. (2019) Sex-specific plasticity of reproductive allocation in response to water depth in a clonal, dioecious macrophyte.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106(1): 42-50.
Li L*, Ding MM, Lan ZC, Zhao Y, Chen JK. (2019) Light availability and patterns of allocation to reproductive and vegetative biomass in the sexes of the dioecious macrophyte Vallisneria spinulosa.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10:572.
Zhou Y†, Li L*†, Song ZP*. (2019) Plasticity in sexual dimorphism enhances adaptation of dioecious Vallisneria natans plants to water depth change.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10: 826.
Wu ZW, Guo ZY, Deng CY, Li ZY, Xiang XG*. (2019) Hemiboea albifolia, a new species of Gesneriaceae from Guizhou, China. PhytoKeys. 122: 79-86.
Lan ZC, Chen YS, Li L, Li F, Jin BS, Chen JK*. (2019) Testing mechanisms underlying elevational patterns of lakeshore plant community assembly in Poyang Lake, China.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Lan ZC, Huang H, Chen YS, Liu JS, Chen JG, Li L, Jin BS, Chen JK*. (2019) Testing mechanisms underlying responses of plant functional traits to flooding duration gradient in a lakeshore meadow. Journal of Freshwater Ecology.
Jin BS*, Winemiller KO, Shao B, Si JK, Jin JF, Ge G. (2019) Fish assemblage structure in relation to seasonal environmental variation in sub-lakes of the Poyang Lake floodplain, China. Fisheries Management and Ecology.
Zhao Y, Song ZP, Zhong L, Li Q, Chen JK, Rong J*. (2019) Inferring the origin of cultivated Zizania latifolia, an aquatic vegetable of a plant-fungus complex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10, 1406. Doi:10.3389/fpls.2019.01406.
Shen RC, Lan ZC, Chen YS, Leng F, Jin BS, Fang CM, Chen JK*. (2019) The effects of flooding regimes and soil nutrients on lakeshore plant diversity in a pristine lake and a human managed lake in subtropical China. Journal of Freshwater Ecology, 34(1): 757-769.
Shen RC, Xu M*, Chi YG, Yu S, Wan SQ, He NP. (2019) Microbial membranes related to the thermal acclimation of soil 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 in a temperate steppe in northern China. 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online, DOI: 10.1111/ejss.12872.
Wang WJ, Wang YF, Hou JJ, Ouyang S*. (2019) Flooding influences waterbird abundances at Poyang Lake, China. Waterbird, . 42(1): 30-38.
Wang WJ, Wang YF, Lei FM, Liu Y, Wang HT, Chen JK*. (2019) Incomplete lineage sorting and introgression in the diversification of Chinese spot-billed ducks and mallards. Current Zoology 65(5): 589-597.
Li Q, Zhao Y, Xiang XG, Chen JK *, Rong J*. (2019) Genetic Diversity of Crop Wild Relatives under Threats in Yangtze River Basin: Call for Enhanced In situ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Molecular Plant. Doi.org/10.1016/j. molp. 2019. 09.011.
Hu BJ, Hu XR, Nie X, Zhang XK, Wu NC, Hong YJ, Qin HM*. (2019) Seasonal and inter-annual community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zooplankton driven by water environment factors in a sub-lake of Lake Poyang, Chin. Peer J. 7: e7590.
Qin HM, Cui LY, Cao XY, Lv Q, Chen TT *. (2019) Evaluation of the Human Interference on the Microbial Diversity of Poyang Lake Using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Analyses.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16, 4218. doi:10.3390/ijerph16214218.
王文娟*, 王榄华, 侯谨谨. (2019) 人工生境已成为鄱阳湖越冬白鹤的重要觅食地. 野生动物学报. 40(1): 133-137.
侯谨谨, 王亚芳, 金斌松, 王榄华, 王文娟*. (2019) 鄱阳湖越冬白鹤在农业用地的食物组成. 动物学杂志.54(1): 15-21.
聂雪, 胡旭仁, 刘观华, 金斌松, 秦海明*. (2019) 鄱阳湖子湖“堑秋湖”过程中水位变化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水生生物学报.
吕乾, 欧阳珊, 秦海明*. (2019) 秋季莲江国家湿地公园河道内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南昌大学学报.
吕乾, 胡旭仁, 聂雪, 欧阳珊, 王超, 秦海明*. (2019) 夏季丰水期水位波动过程中鄱阳湖1个碟形子湖内浮游动物群落的演替特征. 生态学报, 40(4):1-10.
2019年发表第二单位署名论文
Xiang XG, Xiang KL, Del C. Rosa R, Jabbour F, Wang W. (2019) Integrating palaeontological and molecular data uncovers multiple ancient and recent dispersals in the pantropical Hamameliaceae. Journal of Biogeography. DOI: 10.1111/jbi.13690.
Li XQ, Guo ZY, Li Y, Zhou P, Chen XH, Li ZY, Xiang XG*. (2019) Hemiboea guangdognensis comb. & stat. nov., a cryptic species segregated from H. subcapitata (Gesneriaceae) based on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data. Nordic Journal of Botany.
2019年合作发表论文
Chen DM, Xing W, Lan ZC, Saleem M. Wu YQ, Hu SJ, Bai YF*. (2019)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nitrogen enrichment on soil organisms and carbon and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in a semi-arid grassland. Functional Ecology.
Frazier AE, Bryan BA, Buyantuyev A, Chen LD, Echevarria C, Jia P, Liu L, Li Q, Ouyang ZY, Wu JG, Xiang WN, Yang J, Yang LH, Zhao SQ. (2019)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Perspectives from Landscape Ecology and Landscape Sustainability Science. Landscape Ecology. 1-8.
刘小亚, 李静, 温志刚, 黄小毛, 戎俊, 刘小如, 邓泽元*. (2019) 庐山和井冈山不同海拔高度野生油茶籽油及化学成分的比较. 中国食品学报 19: 248-256.
陈小露, 陈百莹, 王玫, 李静, 邹玉璟, 戎俊, 邓泽元*. (2019) 10个地区不同单粒质量野生油茶籽油及其营养成分的比较. 食品科学 40: 227-234.
二、专 著
陈家宽主编. (2019)《辞海(生物科学卷)》(第七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李琴为编委会成员)
陈家宽, 李琴, 杨海乐, 杨柳. (2019) 第3章: 湿地保护体系空缺分析和科学布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湿地保护体系——GEF项目成果”丛书. 中国湿地保护地管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李琴, 杨柳, 任文伟, 陈家宽. (2019) 科学界在长江大保护中的主要任务——兼对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推进若干建议//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参政议政部. 共护长江赤子怀-长江保护与发展论坛成果集. 北京: 开明出版社.
1
附件4-1
2019年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主要学术交流
序号 | 会议名称 (含培训内容) | 地点 | 起止时间 | 参加人员 | 会议报告题目 |
1 | 丝路上的鹤类研究与中国鹤文化传播研讨会 | 江西南昌 | 1.17 | 王文娟 | 王文娟作学术报告:鄱阳湖越冬白鹤觅食生境变化驱动因子 |
2 | 国家基金委-云南省联合基金启动会 | 云南西双版纳 | 3.21-23 | 向小果、李小倩 | 向小果作学术报告:兰科槽舌兰属在横断山区的多样化 |
3 | 重点实验室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承办) | 江西南昌 | 4.15 | 全体师生 |
|
4 | 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绿水青山论坛”大会 | 广州从化 | 4.20 | 陈家宽,李琴 | 陈家宽、李琴作主旨报告:长江大保护—中国新时代的战略布局与行动 |
5 |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学术会议 | 湖北武汉 | 5.14 | 金斌松 | 金斌松应邀作学术报告: 鄱阳湖自然特征和生物多样性——在怎样的科学范式下理解鄱阳湖与长江的关系 |
6 | 南方科技大学学术会议 | 广东深圳 | 5.20 | 金斌松 | 金斌松应邀作学术报告: 鄱阳湖自然特征和生物多样性——在怎样的科学范式下理解鄱阳湖与长江的关系 |
7 | 上海论坛子论坛“流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文明建设”(承办) | 上海 | 5.25 | 全体教师、陈亚松、陈凯、李小倩、张学丽 | 戎俊作大会报告: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与植物遗传资源 |
8 | 上海论坛2019闭幕式 | 上海 | 5.27 | 陈家宽 | 陈家宽发言:流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文明建设——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
9 | 江西省林科院学术会议 | 江西南昌 | 6.10 | 陈家宽,李琴 | 陈家宽,李琴作学术报告:长江中下游自然湿地的保护、困境及应对策略 |
10 | 第二届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江西)论坛 | 江西南昌 | 6.11 | 陈家宽、戎俊、赵耀、徐巧丽、李琴 | 戎俊作大会报告: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植物遗传资源 |
11 |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学术会议 | 北京 | 6.19 | 金斌松 | 金斌松应邀作学术报告: 鄱阳湖自然特征和生物多样性——在怎样的科学范式下理解鄱阳湖与长江的关系? |
12 | 生态系统监测技术与优化管理模式培训班 | 北京 | 6.16-20 | 金斌松、沈瑞昌 |
|
13 | 2019长江湿地网络年会 | 青海西宁 | 6.20 | 陈家宽、李琴 | 陈家宽、李琴作大会特邀报告:长江湿地保护网络历史回顾、重要贡献和发展建议 |
14 | 中国动物地理学术研讨会 | 北京 | 6.14-16 | 王文娟 |
|
15 | 庐山植物园学术交流会 | 江西庐山 | 7.9-10 | 全体教师、陈亚松 |
|
16 | 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学术交流 | 湖北武汉 | 7.22 | 戎俊 | 戎俊作学术报告:中国种子植物种子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的地理格局初探——油脂植物资源挖掘与利用的启示 |
17 | 第七届景观可持续科学论坛 | 青海西宁 | 7.12-7.18 | 李琴 |
|
18 | 湿地野外观测研究站发展研讨会指导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暨第三次工作会议 | 黑龙江兴凯湖 | 7.18-19 | 金斌松、沈瑞昌 |
|
19 | 中国林学会自然保护地与生物多样性分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 | 黑龙江哈尔滨 | 7.27-7.28 | 陈家宽、李琴 | 陈家宽、李琴做大会报告:长江大保护:中国新时代的战略布局与行动 |
20 | 上海海洋大学长江水生态保护战略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暨理事会 | 上海 | 7.29 | 陈家宽、李琴 |
|
21 | 美国植物学大会Botany 2019 | 美国图森 | 7.27-8.2 | 戎俊、赵耀 | 戎俊作学术报告:Crop wild relative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for Yangtze River Basin sustainability. |
22 | 美国生态学会与美国生态经济学会2019联合学术年会 | 美国 路易斯维尔 | 8.11-15 | 黎磊、兰志春 | 黎磊作学术报告:Sex-specific plasticity of reproductive allocation in response to water depth in a clonal, dioecious macrophyte; 兰志春作学术报告:Multi-level responses of leaf N and P content to a lake-shore flooding duration gradient 兰志春主持:Aquatic-terrestrial linkages分组报告会 |
23 | Yangtze Gift for CBD2020 —— WWF Yangtze Policy Legacy Review | 上海 | 8.20-22 | 李琴 | 李琴作学术报告:Policies and Actions for Yangtze River Protection. |
24 | 第十五届全国鸟类学术研究会 | 吉林长春 | 8.8-11 | 王文娟、张学丽 | 王文娟作学术报告:鄱阳湖四种越冬鹤类的食性分化 王文娟主持:水鸟生态分会场 |
25 | “湿地应对气候变化 科技引领生态未来”高峰论坛 | 山西祁县 | 9.6 | 陈家宽 | 陈家宽作学术报告:黄河流域湿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兼长江流域湿地保护与修复的案例 |
26 | 第一届中国生物地理大会 | 北京 | 9.15-16 | 向小果、李小倩、赵佳红 | 向小果作学术报告:兰科槽舌兰属的时空演化 |
27 | 中国地理学会湖泊与湿地分会2019年学术年会 | 江西南昌 | 9.21-22 | 金斌松、沈瑞昌 | 金斌松作学术报告:鄱阳湖自然特征和生物多样性——在怎样的科学范式下理解鄱阳湖与长江的关系 |
28 | 第四届湿地论坛 | 山东青岛 | 9.20-22 | 兰志春 |
|
29 | 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工程战略研究项目启动会 | 湖北武汉 | 9.23-9.24 | 陈家宽、李琴 |
|
30 | 国际渔业科技创新会议—食物供应与生物多样性养护的和谐发展之路 | 上海 | 9.25 | 陈家宽 | 陈家宽作学术报告:中国渔业绿色发展与湿地保护 |
31 | 第二届流域生态学论坛(承办) | 江西南昌 | 10.11-13 | 全体师生 | 分会场报主持人:金斌松、向小果、黎磊、沈瑞昌、兰志春 黎磊作学术报告:鄱阳湖白鹤食物沉水植物冬芽监测 |
32 | 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名人讲堂 | 上海 | 10.19 | 陈家宽,李琴 | 陈家宽,李琴学术报告:上海的自然禀赋与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
33 | 东亚六国鹤类保护国际研讨会 | 北京 | 10.19-23 | 王文娟 |
|
34 | 黄河生态文明专家论坛·暨司法部生态环境损害司鉴定理论研究与实践基地成立仪式 | 山东济南 | 10.24 | 陈家宽 | 陈家宽学术报告:黄河流域文明与流域管理 |
35 | FAOGEF江西省湿地保护区体系示范项目江豚监测和调查培训 | 江西南昌 | 10.30 | 黎磊 | 黎磊作学术报告:浅水湖泊水生维管植物调查技术与规范 |
36 | 首届全国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科学大会 | 北京 | 11.21-22 | 沈瑞昌、黄幸运、兰志春、陈亚松 | 沈瑞昌作学术报告:水文节律对鄱阳湖洲滩湿地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机制 陈亚松作学术报告:水淹期水下光强减弱显著降低非水淹期湿地植物生产力——野外控制实验和室内控制实验结合 |
37 | 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分会2019年学术年会 | 河南郑州 | 11.22-24 | 戎俊、张剑、陈凯、谢昊星 | 戎俊作大会报告:中国种子植物种子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的地理格局初探——油脂植物资源挖掘与利用的启示 张剑作学术报告:农业遗产系统古香榧林的产量稳定性和遗传多样性的维持 |
38 | 三峡工程运行安全综合检测系统-鄱阳湖监测站技术交流会 | 江西南昌 | 11.11 | 金斌松、黎磊 |
|
39 | 海南省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 | 海南 | 11.25 | 陈家宽 | 陈家宽作报告:新时代青年科学家的历史使命与学术风范 |
40 | 第十八届中国生态学大会 | 云南昆明 | 11.28-12.1 | 陈家宽、李琴、兰志春、王文娟 | 陈家宽,李琴作学术报告:生态文明时代的科普之路——以南昌大学为例谈中国生态学家的担当与智慧 兰志春作学术报告:水淹时长对湿地植物生产力的影响的季节性——时空尺度和土壤养分的重要性 |
41 | 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论坛 | 江西南昌 | 11.30 | 陈家宽 | 陈家宽,李琴作学术报告:长江大保护—中国新时代的战略布局与行动 |
42 | 鄱阳湖湿地与候鸟保护国际论坛(鄱阳湖观鸟节) | 江西南昌 | 12.7-8 | 陈家宽、戎俊、李琴、王文娟、黎磊 | 陈家宽作大会报告:鄱阳湖流域优劣势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
43 | 长江水域生态保护战略研究论坛 | 上海 | 12.27 | 陈家宽、李琴 | 陈家宽作主旨报告:长江湿地保护网络的历史回顾、重要贡献及对我们的启示 李琴作大会报告: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与相关政策 |
附件4-2
2019年重点实验室国内外优秀学者学术报告
序号 | 学术报告主题 | 地点 | 时间 | 报告人 | 备注 |
1 |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蓝碳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 研究院二楼会议室 | 1.16 | 韩广轩 研究员 |
|
2 | 从水生生物到流域生态 | 研究院三楼会议室 | 4.13 | 蔡庆华 研究员 |
|
3 | 人工智能(AI)将如何改变我们的教育 | 研究院三楼会议室 | 4.13 | 赵斌 教授 |
|
4 | 系统与进化生物学 金粟兰科植物的系统演化与生物地理 | 研究院二楼会议室 | 4.20 | 张强 研究员 |
|
5 | 生姜基因组研究 | 研究院二楼会议室 | 4.20 | 李洪雷 研究员 |
|
6 | Kenyan wetlands: Biodiversity, Value, Threats and Conservation | 研究院二楼会议室 | 5.29 | Paul Mutuku Musili 教授 |
|
7 | Challengers for Fish Conservation in Brazil | 研究院二楼会议室 | 5.29 | Paulo Santos Pompeu教授 |
|
8 | 从全球森林与水的角度进一步认识森林的生态水文功能 | 研究院二楼会议室 | 6.5 | 魏晓华 教授 |
|
9 | 漫谈植物系统与宏观进化研究 | 研究院二楼会议室 | 6.17 | 王伟 研究员 |
|
10 | 分子系统进化与生物多样性暨留学申请经验分享 | 研究院二楼会议室 | 10.17 | 黄晓晨 博士 |
|
附件4-3
2019年重点实验室科学考察
序号 | 科学考察名称 | 地点 | 起止时间 | 参加人员 | 考察备注 |
1 | 兰科植物调查 | 云南西双版纳 | 3.21-24 | 向小果、李小倩 |
|
2 | 苦苣苔科调查 | 江西井冈山 | 5.17-18 | 向小果、李小倩、李扬、周鹏、符慧霞 |
|
3 | 壳斗科植物调查 | 重庆万州 | 6.3-5 | 向小果、张强、国春策、易思荣 |
|
4 | 兰科植物调查 | 浙江开化 | 8.1-3 | 向小果、兰志春、徐巧丽、朱仔伟、缪泸君 |
|
5 | 植物调查 | 陕西秦岭 | 6.26-7.10 | 李小倩、张丽果 |
|
6 | 植物调查 | 江西安福 | 8.6-9 | 李小倩、张丽果、李扬、周鹏 |
|
7 | 植物调查 | 江西马头山保护区 | 8.28-29 | 李小倩、周鹏、张丽果 |
|
8 | 植物调查 | 湖北武汉 | 10.25-26 | 李小倩、张丽果 |
|
9 | 考察贵州草海、对《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9-2030)》提出修订建议 | 贵州威宁草海 | 8.31-9.2 | 陈家宽、黎磊、王文娟、兰志春、沈瑞昌 |
|
10 | 长江禁捕政策下的流域水生生物保护 | 湖北宜昌、洪湖、武汉 | 11 | 李琴 |
|
11 | 霍童溪流域生态调查 | 江西福建宁德市 | 1月、3月、6月、9月 | 南昌大学流域所师生 |
|
12 | 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宣传系列活动 | 九江 | 6.4-6.5 | 金斌松、秦海明、王文娟、张学丽、吴佳佳、吴申浩 |
|
附件4-4
2019年重点实验室师生学术报告
序号 | 学术报告主题 | 地点 | 时间 | 报告人 | 备注 |
1 | 中国种子植物种子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地理格局初探——油脂植物资源挖掘与利用的启示 | 研究院三楼会议室 | 9.27 | 戎俊 研究员 |
|
2 | 简介生命之树及其重建 | 研究院三楼会议室 | 10.24 | 向小果 研究员 |
|
3 | 水淹时长对鄱阳湖湿地植物生产力的影响的季节性——研究尺度和土壤养分的重要性 | 研究院三楼会议室 | 10.24 | 兰志春 助研 |
|
4 | Reticulate evolution and sea-level fluctuations together drove species diversification of slipper orchids (Paphiopedilum) in South-East Asia | 研究院三楼会议室 | 10.24 | 李小倩 |
|
5 | 水淹及光照的交互作用对灰化苔草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硕士研究生进展报告) | 研究院三楼会议室 | 11.7 | 陈亚松 |
|
6 | Phenotypic and genetic adaptive divergence in a wild rice, Oyrza rufipogon | 研究院三楼会议室 | 11.21 | 赵耀 助研 |
|
7 | 鄱阳湖洲滩湿地生态系统的长期监测 | 研究院三楼会议室 | 12.5 | 沈瑞昌 助研 |
|
8 | Investigation of floristic similarities between Taiwan and terrestrial ecoregions in Asia using GBIF data | 研究院三楼会议室 | 12.5 | 赵佳红 |
|
9 | Uplift-driven diversification in the Hengduan Mountains, a temperate biodiversity hotspot | 研究院三楼会议室 | 12.5 | 张丽果 |
|
10 | 鄱阳湖流域复合生态系统要素研究 | 研究院三楼会议室 | 12.26 | 李琴 |
|
11 | Identification of CBF Transcription Factors in Tea Plants and a Survey of Potential CBF Target Genes under Low Temperature | 研究院三楼会议室 | 12.26 | 谢昊星 |
|
12 | The Genomic Footprints of the Fall and Recovery of the Crested Ibis | 研究院三楼会议室 | 12.26 | 陈青 |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