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
时间:2018-12-30 03:05:00 来源:作者: 摄影:
2018年,是南昌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流域生态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流域所”)建所八年来发展最好的一年。这是在学校和研究院领导以及校科技处和人事处等全力支持下取得的成绩,也是流域所全体教师抓住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长江大保护战略机遇期克服重重困难、不断进取的重要成果,这将为研究所进入新时代强起来奠定重要基础。
一、2018年取得的12项重要进展
11月下旬,流域所发动全体老师对2018年的工作做了充分讨论和认真总结,按照重要性对研究所2018年取得重要进展作了如下排序,并取得共识:
1. 戎俊领衔、沈瑞昌、李琴和杨小强协助申报江西省流域生态演变与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
2. 李琴主持、马涛和沈瑞昌参加完成农业农村部“长江大保护政策理论研究”项目成果经过严格审查并在农业农村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长江生物资源保护论坛》大会作为两个重要文本之一被采用。
3. 陈家宽领衔、李琴、金斌松和戎俊在首届江西智库高峰论坛上作《鄱阳湖流域自然特征、优劣势分析及生态文明建设方略》报告并提交8000余字的咨询报 告。
4. 陈家宽和李琴策划并组织、李琴、赵耀、戎俊和陈家宽参与撰文的《生物多样性》“长江大保护与植物遗传多样性”专辑正式出版。
5.陈家宽、金斌松、李琴、王文娟和戎俊在全国、江西省学术组织新增学术任职。
6. 2018年获批项目经费突破510万,金斌松、黎磊和戎俊首次进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7.出版专辑1本、译著1本,合作出版专著1本,参与专著编写2本,发表(含接收)论文38篇,其中SCI论文16篇。
8. 参加28个国内外学术会议,作31个学术报告,会议期间流域所精心组织多次社交活动,与学术界重要人物建立了联系。
9. 吴乃成和向小果博士(2018年已入职)获批江西省人才项目。
10. 与科技部、国家林草局以及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科技厅和湿地办建立联系。
11. 与WWF中国水项目、广西水科院、福建水利厅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12、流域所接受媒体采访报道14人次,包括中央电视台、江西电视台、人民日报等。
二、学科建设
1. 加强团队多学科协同创新,聚焦国家与江西省发展重大需求。
1)组织出版《生物多样性》专辑,对接长江大保护战略——流域所联合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由陈家宽和李琴策划与组织的“长江大保护与植物遗传多样性”专辑正式出版,该专辑围绕长江流域农作物起源、作物野生近缘种遗传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组织了9篇重要论文。专辑的出版强化了流域所“流域生物多样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方向,并在学术界集体发声。
2)编写《长江大保护政策理论研究》,服务于农业农村部——李琴主持、马涛和沈瑞昌参加的承担与完成了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的项目,编写出15万字的《长江大保护政策理论研究》文稿,作为农业农村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各部委和长江流域各省市自治区领导参加的2018年11月在武汉举办的“2018长江生物资源保护论坛”的会议两份文集之一,引起广泛关注。
3)组织团队融入国内一流科研队伍,进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金斌松团队参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专项“我国重要渔业水域食物网结构特征与生物资源补充机制”项目申报,并成功获批,担任项目的课题四“典型渔业水域食物网结构特征及食物产出过程”的任务7、课题六“典型渔业水域可持续产出的适应性管理基础”的任务6的负责人。
金斌松团队参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渔业水域生境退化与生物多样性演变机制”项目,并成功获批,担任项目子课题的“典型渔业水域集合生态系统过程及调控策略”的任务负责人。
戎俊团队参加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项目“特色经济林重要性状形成与调控”子课题“油茶干旱、低温与低养分胁迫下的适应机制与调控”。
2. 参与江西省生态文明研究院建设,助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建设。
江西生态文明研究院由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南昌大学联合共建,今年正式揭牌。江西生态文明研究院是江西省重点新型智库,主要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生态环境大数据与监测预警、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生态保护与修复、绿色发展与体制机制等方面开展相关理论、技术创新和管理体制机制研究,旨在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建设提供理论技术支持和战略决策支撑。
戎俊教授积极配合校科技处,推进江西省生态文明研究院建设。流域所已经成为江西生态文明研究院的重要支撑力量,参与组织首届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江西)论坛暨生态文明建设技术推介会以及2018江西智库峰会生态文明建设专题论坛。
1)陈家宽、戎俊、李琴和金斌松在首届江西省智库峰会生态文明分论坛上发挥重要作用,不但作了《鄱阳湖流域自然特征、优劣势分析及生态文明建设方略》的报告,还向江西省政府提交重要调研报告与专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南昌大学流域生态学研究所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简介》。
调研报告详细分析流域的四个重要自然特征与深度剖析了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劣势,并从战略定位、建设路径和重大行动初步讨论了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方略。四大重大行动包括:(1)形成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和长江大保护战略的中部制高点(理论创新);(2)设立与实施“打造美丽江西样板”的省-部合作科技专项(科技创新);(3)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鄱阳湖流域保护地体系建设(保护优先);(4)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的重点示范区建设(绿色发展)
2)陈家宽、戎俊和李琴参加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江西主宾省论坛。在此次主宾省活动上,江西省展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向世界亮出江西“绿色名片”。流域所在鄱阳湖流域和长江流域的部分代表性工作成果:《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二次科学考察报告》(金斌松、李琴和刘观华主编)和《生物多样性》(长江大保护与植物遗传多样性专辑)作为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展的重要亮点之一受到关注。
3. 发挥团队的多学科优势,编写国家科技项目建议书与咨询报告。
戎俊、李琴和赵耀等参与复旦陈家宽教授负责的科技部《国家生物技术发展战略纲要》(生物资源领域)编制任务;应江西科技厅邀请起草《科技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行动方案》(江西建议稿);陈家宽、李琴等向复旦发展研究院提交咨询报告《廓清认知误区,加快推进长江大保护战略》。
三、科学研究
1. 新批科研项目快速增长(见附件1)
首先,项目数和经费快速增长。2018年获批科研项目16项,总经费达到516.43万元,比目前在研项目经费总额(345.69万元)高出49%。可喜的是,2018年流域所还成功参与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同子课题4项,总经费总额229.03万元。
其次,类别与来源更加多元。2018年,流域所不仅在科学技术类项目数目明显增长,而且在社科类项目、人才项目和科研平台项目等方面同样有所收获,项目类别趋于多元化。例如,李琴获批1项农业农村部政策理论研究项目和1项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点项目;向小果获批江西省高层次人才项目;流域所获批“江西省流域生态演变与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项目。
第三,经费结构更趋合理。2018年流域所新增经费中,国家级项目289.03万元,省部级项目201.4万元,市厅级项目20万元,国际合作项目6万元。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和国际合作项目经费分别占总经费55.97%、39.00%、3.87%和1.16%。与之相应的是,目前在研项目中,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和国际合作项目经费比例分别为62.81%、3.47%、10.12%和23.60%。因此本年新增项目表明,流域所不仅维持了国家级项目的获取能力,而且实现了省部级项目上的重要突破。
2. 出版物与发表学术论文数喜人(见附件2)
2018年度流域所固定人员组织完成期刊专辑1本;出版译著1本,合作出版专著1本,参与专著编写2本。共发表(含接收)文章38篇,其中24篇以第一单位发表;共发表(含接收)SCI论文16篇,其中以第一单位发表SCI论文10篇。
首先,2018年度发表与接收发表学术论文数量有较大增长与质量有所提升。
其次,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及学科发展实际需求。例如,组织编辑《生物多样性》期刊上“长江大保护与植物遗传多样性”专辑,专辑上李琴、戎俊和赵耀三人发表论文4篇;兰志春、黎磊和沈瑞昌翻译的《湿地生态学:原理与保护》(第二版)改变了湿地生态学研究领域优秀教材稀缺的现状,扩大了流域所在湿地生态学研究领域的影响力。
第三,三个研究方向上各位教师的学术论文产出均衡。流域所每个固定人员都有SCI与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各方向上均衡发展,提升了流域所整体学术水平。
3. 多人在省内外学术任职(见附件3)
陈家宽任国家林业与草原局新一届国家湿地科学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2018-2023),以及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顾问、江西省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顾问。
在陈家宽推荐下,多位教师兼任学术职务,进入学术界主流。2018年,金斌松任中国生态学会流域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李琴任副秘书长;王文娟当选江西省生态学会理事和副秘书长,并获得首届江西省生态学会青年科技奖;金斌松任江西省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和当选为江西省动物学会理事。
4. 积极出席国内外学术会议(见附件4)
2015年流域所年度总结时,陈家宽指出流域所在学术交流上十分封闭,强调流域所必须主动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了解学术界最新动态,介绍流域所工作,并建立学术人脉。
通过辛普曼的名著《赢在科学》的学习,流域所的老师都能在学术会议上争取作学术报告,介绍流域所的科研成果;在会议期间组织多次学术与社交活动,从中得到很大的收获和乐趣。2018年流域所学术交流的特点:
第一,参会会议与报告多。参会次数达29次、共82人次;教师报告26次、研究生报告4次。
第二,有计划的团队行为。2018年超过3名以上教师参加的会议共有9个,其中流域所师生团队亮相首届流域生态学论坛、中国植物学会第85周年学术年会、首届江西智库峰会、长江生物资源保护论坛、全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研讨会,在参会单位中非常亮眼。
第三,涉及学科门类齐全。参加会议有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林学和保护生物学等;有国内也有国际学术会议;有学术型也有政策型学术会议(如农业农村部与湖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年《长江生物资源保护论坛》)。
第四,策划与组织会下学术与社交活动。今年多次组织此类活动(>6次),包括分别邀请一批知名学者、WWF项目官员和陈家宽的学有所成的弟子们共进晚餐,访问福建省水利厅领导洽谈合作交流等。
第五,重视参会小结与分享。今年流域所的老师参加会议写出不少于13次的参会小结(至少以文档形式分享给流域所同事)。尤其是针对国际湖沼学大会、国际鸟类大会、中美国际碳联盟会议、全国生物多样性科学与保护研讨会、森林与健康国际研讨会暨林下经济产业论坛、中国植物学大会85周年学术年会等会议,并组织大家分享参会收获和经验。
四、教学工作
1. 课程教学
2018年度,金斌松、戎俊、兰志春、秦海明和王文娟等参与了生命科学学院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课程讲授。课程分别有:《生物地理和保护生物学》、《应用生态学》、《现代生态学专题》、《分子生态学》、《生理生态学到》、《水生生物学》和《动物资源学》等课程。
2. 本科生指导
1)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
戎俊、秦海明、王文娟、兰志春分别指导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水产养殖专业的2014级本科生14名学生的本科学位论文。
2)本科生创新学分科研训练项目
戎俊指导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开展创新学分科研训练项目1项:“油茶脂肪酸代谢关键基因的遗传分化”(结题)。
李琴指导生态学专业本科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项:“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保护成效研究”(结题)。
兰志春指导生态学、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开展创新学分科研训练项目1项:“堤坝建设对鄱阳湖洲滩湿地植被功能性状的影响”(结题)。
黎磊指导生态学、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开展创新学分科研训练项目4项:“沉水植物刺苦草生物量分配格局对弱光环境的适应”(结题)、“遮阴对雌雄异株沉水植物刺苦草叶特征的影响”(结题)、“小龙虾对鄱阳湖沉水植物群落的影响及机理”(在研)、“刺苦草生活史对策对水位波动的响应”(在研)。
秦海明指导水产养殖专业本科生开展创新学分科研训练项目1项:“堑秋湖过程中浮游动物群落变化及其对鱼类食源的贡献分析”(在研)。
沈瑞昌指导生态学、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开展创新学分科研训练项目2项:“鄱阳湖洲滩土壤氮周转相关微生物的分布”(在研)、“高程和深度对鄱阳湖苔草洲滩土壤微生物呼吸的影响”(在研)。沈瑞昌还指导了生态学、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参加2018年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题目为“烧失法在长江中下游湖泊沉积物有机碳测定中的运用”(竞赛结果待定)。
赵耀指导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开展创新学分科研训练项目1项:“基于比较转录组揭示茭白驯化的遗传机理”(在研)。
3)全员导师制工作
戎俊、秦海明、黎磊、兰志春分别担任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生态学、水产养殖专业本科生的“全员育人”导师,指导学生13名。其中,戎俊研究员指导的2014级本科生锁志全被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录取为研究生。
3. 研究生指导
流域所高度重视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继续执行流域所的《南昌大学流域生态学研究所关于加强研究生培养环节与科学管理的规定》,强调培养研究生的严谨学风。
流域所在读和今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14名:聂雪、王亚芳、秦声远、司蓟可、孟竹剑(2015级);邹玉璟、侯谨谨(2016级);陈亚松、丁明明、陈凯、吴申浩(2017级);吴佳佳、赵佳红、谢昊星(2018级)。其中,聂雪、王亚芳、秦声远、司蓟可、孟竹剑顺利完成答辩获得硕士学位。
4. 组织学术沙龙
为继续促进流域所的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研究所每周定期召开学术沙龙讨论会。2018年度,共组织学术沙龙18期共27个学术沙龙报告(见附件5-1)。学术沙龙的开展和深度交流,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为拓宽流域所师生的视野,研究所不定期地邀请国内外优秀学者来我所做学术报告。2018年度,共组织高质量的学术报告9次(见附件5-2)。面对面与国际国内优秀学者交流的机会,极大地提高了师生们学术研究的兴趣,积极促进了师生们养成踏实严谨的学术作风、厚积薄发的学术精神。
三年级在读研究生均已取得良好研究进展,其他学生已完成或主要进行研究生课程学习,已开展硕士论文实验和野外调查采样与分析工作。
五、队伍建设
研究所现有全职教授/研究员1人,全职副教授/副研究员1人,助理研究员7人,实验技术人员1人。2018年引进高层次人才2人,均获批江西省高层次人才项目,一人入职,流域所的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
1. 所风与学风建设
所风与学风建设是团队建设中的重中之中,建所八年中流域所高度重视这一项工作。2018年流域所有以下举措:
1)2018年6月16日通过并执行《南昌大学流域生态学研究所2018~2020年发展规划
与改革方案》;
2)2018年11月26日通过并执行《南昌大学流域生态学研究所年度奖励发放标准》和《林英生态学奖奖励办法(2018起试行)》;
3)组织流域所全体师生专题学习时代楷模—钟扬教授;
4)转发国家有关部委有关学风建设的文件,要求大家自学;
5) 与教师个别谈话制度化,发现问题及时批评指正;
6)对流域所军属定期慰问;
7)关心与帮助流域所的老师家庭困难。
2. 引进中科院植物所向小果和申报引进丹麦奥胡斯大学 “玛丽居里学者”吴乃成。
向小果主要从事兰科和壳斗科植物系统进化与生物地理学研究,引进她是为了充实“流域生物多样性格局与自然保护”及“流域生物多样性资源可持续利用”方向的骨干力量。向小果获批2018首批江西省“双千计划”引进类创业领军人才青年类项目,已正式到岗。
引进吴乃成是作为水文生态学的学术带头人。吴乃成获批2018首批江西省“双千计划”引进类创业领军人才青年类项目,计划明年可能入职。
3. 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出国深造,开拓学术视野。
为了进一步落实《关于推进南昌大学流域生态研究所快速发展的六个重要计划》,选派金斌松到美国德州A&M大学野生动物和渔业系访学一年,年初访学回国。
4. 通过在复旦作在职博士后和博士生培养青年骨干。
兰志春和沈瑞昌分别在复旦大学生态学博士后流动站在职做博士后研究,李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六、平台建设
1. 江西省流域生态演变与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申报与建设。
戎俊负责重点实验室申报与答辩,成功获批、进入建设阶段。该重点实验室瞄准江西省和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与流域生态学的科学前沿,以鄱阳湖流域和长江流域为主要研究区域,研究流域生态演变与驱动力、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以及生物多样性资源可持续利用,致力于组建多学科协同创新的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省重点实验室和人才培养基地,并为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生态保护、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长江大保护提供科技服务。
学术委员会成员包括:李德铢、蔡庆华、赵斌、危起伟、雷富民、杨光、吴乃成、吴小平和戎俊,沈瑞昌担任学术秘书。
戎俊担任重点实验室主任,金斌松和李琴担任副主任(主管行政)。
2. 组织申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长期科研基地。
金斌松领衔、兰志春协助申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长期科研基地——江西鄱阳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国家长期科研基地。
鄱阳湖湿地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其巨大生态服务功能使其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关乎江西绿色崛起,因此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并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受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双重影响,鄱阳湖正在发生重大生态演变,长期科学研究可提升对其演变趋势与机制的认识,提出有效保护和生态修复方案,也为履行《国际湿地公约》、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和推进长江大保护做出贡献,同时为南昌大学生态学科建设搭建重要平台。建设目标:以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长期科研基地,以国家和区域发展中保护与恢复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中青年学者为骨干,开展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聚焦解决鄱阳湖湿地自然保护中重要科学问题和自然恢复中关键技术问题,服务于建设“美丽江西”和长江大保护战略,大幅度提升南昌大学生态学科的学术水平以及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管理能力,争取成为引领长江中下游湖泊群自然保护与恢复的一支重要力量。
因江西省林业厅总体布局考虑,未将此申报推荐到国家局。
3. 与国际鹤类基金会(ICF)继续第三轮战略合作。
国际鹤类基金会(美国)北京代表处与流域所签订第三轮战略合作协议,并设立“国际鹤类基金会(美国)北京代表处-南昌大学流域所鄱阳湖鹤类合作研究中心”,流域所秦海明博士为联络人,主要协调ICF在南昌的相关工作事务。参与ICF的湖泊洲滩植物监测项目,协助安排 ICF金杰锋到生态学本科课堂宣讲。
4. 与WWF签署成立“南昌大学-WWF水生态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平台。
基于双方的各自优势及前期合作基础,经商议强强合作,特别是在中央倡导长江经济带建设过程中“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的倡议下,双方共同认为应该抓住历史机遇,深化全面合作,推动成立“南昌大学-WWF流域水生态研究中心”,聚焦于长江大保护和鄱阳湖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水生态重大科学问题研究上进行战略合作,力争为长江大保护和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流域所充分利用WWF在全球环保第一线的实践优势与影响力,推动南昌大学流域生态学科“流域水生态、流域水管理”的国际化。
WWF中国水专项也可以充分发挥南昌大学区位和学科优势,发挥在江河湖泊特别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流域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作用。
双方将在基础理论与政策研究、推动野外基地平台建设、人才培训与公众教育等方面具体合作。
七、对外合作
1. 与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深度合作。
1)共建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国家林草局野外观测研究站。流域所正式作为站长单位与江西鄱阳湖保护区共建观测研究站,持续开展鄱阳湖生态系统和洲滩植物监测,参与水利部(原三峡办)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建设,推进下一步申报国家级长期野外监测和科研台站。
今年10月,秦海明参加国家林业草原局关于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国家林草局野外观测研究站的会议,在会上获悉国家林业草原局将对所有定位观测站开展评估,对于建设和运行不合格的工作站将取消其站点资格,而鄱阳湖站年久失修,目前运行情况不理想,亟待改善。
协助江西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出版《鄱阳湖保护区学术论文集》,陈家宽为此书做序。
2. 与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合作。
流域所与胡斌华局长长期保持联系。陈家宽指出,南矶湿地保护区是河口湖泊双重性质的湿地类型保护区,保护价值极高。他希望保护区要挖掘资源优势,找准定位,顺应时代发展做好保护,加大区社共管合作模式的总结与宣传工作,宣传保护区好的理念、好的做法。流域所会进一步加深与保护区的合作,带动和协助培养保护区自己的科研力量。
流域所与保护区管理局达成4点共识:1、流域所科研团队为保护区发展提供战略咨询,紧跟时代潮流;2、与保护区共同申请科学研究项目;3、在鸟类保护、湿地监测等方面深化科学研究合作;4、整理出版科研成果并培养人才。
流域所教师参与南矶湿地保护区的植物监测。
3. 与复旦、上海市环科院、广西水科院“双边四方”战略合作。
为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机构的优势,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服务地方生态文明建设,流域生态学研究所、广西水利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的战略合作协议签约,陈家宽受聘科研工作导师。四方从人才战略、科学指导、合作研究三个方面开展战略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将实现人才队伍的培养、重大科研项目研究、突破性成果的产出。
4. 与福建省水利厅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合作。
由李琴联系与协调,兰志春领衔带队开展福建省宁德市霍童溪流域河道鱼类、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河滩湿地,水生植物、湿生植物和岸边带植物等现状和演变情况调查,拟提出生态修复技术措施的对策建议。
5. 其他外单位合作
由于戎俊团队在油茶野生遗传资源方向上独特研究,获邀加入国家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联盟——油茶科技创新联盟,将与国内油茶科研单位建立更加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联合攻关油茶育种与生产上面临的重大难题。为此,流域所与江西农大胡冬南教授、湖北省林科院程军勇研究员、湖南省林科院陈永忠研究员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谭晓风教授团队开展油茶相关研究合作。
金斌松团队参与上海环科院主持的引江济淮的湿地监测项目和亚行萍乡贷款项目。
八、主流媒体采访与报道(见附件7)。
主动与中央电视台江西站建立了联系;流域所陈家寛、戎俊、金斌松、王文娟、黎磊、兰志春和沈瑞昌接受媒体采访报道14人次,包括中央电视台、江西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江西网等,采访中发表重要言论;协助CCT13频道新闻直播间拍摄《大江奔流》中的江西、安徽、浙江和上海等,协助CCTV4频道拍摄《远方的家》节目。
上述采访与报道对流域所在国内的影响力起到了一定作用。
九、2019年重要事项安排
1. 流域所的历史使命。
我们认为,2018年是流域所已经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机构的标志年,流域所2010年6月创建,用了八年时间走完这一段历程。2019年1月起,流域所应当有新的目标,用10~15年时间,建成国内一流并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研究机构。
流域所要成为国内一流并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研究机构的标志是:
1)在流域生态学的理论构建上作出独特贡献——出版流域的学术著作与发表高水平论
文;
2)研究成果在国家重大需求和区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被政府采纳或者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作用;
1)在流域生态学的理论构建上作出独特贡献——出版流域生态学的理论著作与发表高水平论文;
2)研究成果在国家重大需求和区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被政府采纳或者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作用;
3)一支由杰出科学家领军的国家级团队——有国内外学术界能起到举足轻重的战略科
学家和学科结构合理并能协同创新的国家级团队;
4)高水平的国家级平台——可以得到国家长期的政策与经费的支持。
我们一定要有历史使命感,没有做不到的,就怕我们没有大志向。
2. 流域所目前主要问题。
2018年流域所进步明显但还是刚刚起步,还要清醒看到我们存在的种种不足与困难:
1)流域所在学校内部归属未定;
2)没有学科的重要支撑—生态学博士点;
3)固定人员中还无国内、校内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
4)流域所团队规模偏小,高级职称比例太低;
5)独立主持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空缺;
6)还没有令人耳目一新的重要科研成果等等。
3. 2019年重要事项安排。
2019年是十分关键的一年,不进则退。对照目前存在的问题,流域所先要做好如下工作:
1)高水平开好江西省流域生态演变与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充分发挥委员会重要作用(戎俊负责);
2)高水平召开第二届流域生态学研讨会,组织与出版重要文集(金斌松负责);
3)落实吴乃成博士和其他重要人才的引进;
4)加强协同创新,发现重要成果,撰写高水平论文;
5)与SCI刊物战略合作,并能发表重要论文;
6)出版《长江大保护政策理论研究》,提交重要咨询报告
7) 把博士后招聘放在重要位置;
9)仔细研究申报高级职称的策略;
10)李琴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和兰志春和沈瑞昌博士后出站;
11)选派教师出国访学;
12)启动好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等等。
流域所的老师和研究生们一定要同心同德,不忘初心,励志前行!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流域生态学研究所
2018年12月9日
—1—
附件1
江西省流域生态演变与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
2018年度科研项目
序号 | 项目来源 | 项目名称 | 执行年限 | 项目经费(万元) | 负责人 |
2018年新立项的科研项目 | |||||
1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专项 | 木本油料重要性状形成与调控(参与子课题:木本油料干旱、低温等逆境胁迫下的适应机制与调控) | 2019-2023 | 50 | 戎 俊 |
2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专项 | 渔业水域生境退化与生物多样性演变机制(参与子课题“典型渔业水域集合生态系统过程及调控策略”) | 2019-2023 | 60 | 金斌松 |
3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专项 | 我国重要渔业水域食物网结构特征与生物资源补充机制(参与子课题“典型渔业水域可持续产出的适应性管理基础”) | 2019-2023 | 59.6 | 金斌松 |
4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专项 | 我国重要渔业水域食物网结构特征与生物资源补充机制(参与子课题典型渔业水域食物网结构特征及食物产出过程) | 2019-2023 | 59.43 | 黎 磊 |
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 | 基于比较基因组分析普通油茶和小果油茶野生居群遗传分化及果实性状变异 | 2019-2022 | 60 | 戎 俊 |
6 | 农业农村部 | 长江大保护战略、政策与行动研究 | 2018-2019 | 30 | 李 琴 |
7 | 水利部 | 江湖生态监测重点站(鄱阳湖) | 2018-2019 | 10.4 | 金斌松 |
8 |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 应用宏基因组方法研究鄱阳湖越冬白枕鹤的食性 | 2018-2019 | 6 | 王文娟 |
9 |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点项目 | 鄱阳湖流域自然特征优劣势分析及生态文明建设方略 | 2018-2019 | 5 | 李 琴 |
10 |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工程材料与结构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 水坝对红水河河岸带种子库的影响及机制 | 2018-2018 | 5 | 兰志春 |
11 | 福建省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 | 霍童溪河道生态调查 | 2018-2019 | 15 | 兰志春 |
12 | 国际鹤类基金会(ICF) |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监测 | 2018-2019 | 2 | 金斌松 |
13 | 国际鹤类基金会(ICF) |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沉水植被冬芽监测 | 2018-2019 | 2 | 黎 磊 |
14 | 国际鹤类基金会(ICF) |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州滩植被监测 | 2018-2019 | 2 | 兰志春 |
15 | 江西省委人才办 | 江西省引进培养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引进计划) 。 | 2018 | 100 | 向小果 |
16 | 江西省科技厅科技创新平台项目 | 江西省流域生态演变与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 | 2018-2021 | 50 | 戎 俊 |
总计 |
|
|
| 516.43 |
|
2018年执行中的科研项目 | |||||
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区基金) | 野生油茶种群遗传分化与种子脂肪酸组成的地理格局 | 2015-2018 | 50 | 戎 俊 |
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区基金) | 鄱阳湖子湖泊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其对水位变动的响应机制 | 2016-2019 | 47.12 | 秦海明 |
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 | 采用宏条形码研究鄱阳湖四种越冬鹤类的食性分化 | 2018-2021 | 60 | 王文娟 |
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基金) | 外源氮磷输入对鄱阳湖洲滩湿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 2017-2019 | 20 | 兰志春 |
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基金) | 鄱阳湖洲滩湿地土壤微生物呼吸的热适应性 | 2017-2019 | 20 | 沈瑞昌 |
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基金) | 基于菰与菰黑粉菌遗传变异式样的关联分析推测茭白的起源 | 2017-2019 | 20 | 赵 耀 |
7 |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 氮磷增加对鄱阳湖典型湿地植物群落的植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 | 2017-2019 | 6 | 兰志春 |
8 |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 土壤水分对鄱阳湖洲滩湿地土壤异养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影响和机理研究 | 2018-2020 | 6 | 沈瑞昌 |
9 |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 | 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估 | 2017-2018 | 20 | 秦海明 |
10 |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生物多样性示范观测(江西婺源观测样区) | 2014-2018 | 15 | 王文娟 |
11 | 国际鹤类基金会(ICF) | 国际鹤类基金会与南昌大学流域生态学研究所合作 | 2012-2018 | 30 | 秦海明 |
12 | 全球环境基金(GEF) | 编制《安徽省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地管理计划》 | 2016-2018 | 30.67 | 秦海明 |
13 | 全球环境基金(GEF) | 升金湖碳汇项目 | 2017-2018 | 20.9 | 沈瑞昌 |
总计 |
|
|
| 345.69 |
|
—1—
附件2
江西省流域生态演变与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
2018年出版物与学术论文
一、期刊专辑:
《生物多样性》期刊,长江大保护与植物遗传多样性专辑
1. 李琴, 陈家宽* (2018).长江大保护事业呼吁重视植物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生物多样性26 (4): 327-332.
2. 赵耀, 陈家宽* (2018). 长江流域农作物起源及其与生物多样性特征的关联. 生物多样性26(4), 333-345.
3. 秦声远, 戎俊*, 张文驹, 陈家宽 (2018). 油茶栽培历史与长江流域油茶遗传资源. 生物多样性 26: 384-395.
4. 赵耀, 李耕耘, 杨继* (2018). 栽培植物野生近缘种的保护与利用. 生物多样性26(4), 414-426.
5. 叶俊伟, 张云飞, 王晓娟, 蔡荔, 陈家宽* (2018). 长江流域林木资源的重要性及种质资源保护. 生物多样性 26: 406-413.
6. 张文驹*, 戎俊, 韦朝领, 高连明, 陈家宽 (2018). 栽培茶树的驯化起源与传播. 生物多样性 26: 357-372.
7. 宋志平*, 陈家宽, 赵耀 (2018). 水稻驯化与长江文明. 生物多样性26(4), 346-356.
8. 王玉国*, 杨洁, 陈家宽 (2018). 长江流域野生猕猴桃遗传资源的潜在价值、现状分析与保护策略. 生物多样性 26: 373-383.
二、专著译著:
1. 郑云普, 徐明, 沈瑞昌, 周浩然, 郝立华 (2018). 农田生态系统关键生理生化过程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与适应.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 Keddy PA著, 兰志春, 黎磊, 沈瑞昌译 (2018). 湿地生态学——原理与保护(第二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陈家宽, 李琴, 杨海乐, 杨柳 (2018). 湿地保护体系空缺分析和科学布局//《中国湿地保护体系建设与探索》章节3.3. 北京: 科学出版社.
4. 李琴, 杨柳, 任文伟, 陈家宽(2018). 长江大保护战略的科学依据与一体化推进的建议//《长江大保护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民进中央组织出版, 印刷中).
三、研究论文:
A第一单位论文
1. Huang XM, Chen JM, Yang XQ, Duan SH, Long C, Ge G*, Rong J* (2018). Low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among altitudes in wild Camellia oleifera, a subtropical evergreen hexaploid plant. Tree Genetics & Genomes, 14: 21.
2. Li L, Lan ZC, Chen JK, Song ZP* (2018). Allocation to clonal and sexual reproduction and its plasticity in Vallisneria spinulosa along a water-depth gradient. Ecosphere 9: e02070.
3. Wang WJ, Wang YF, Lei FM, Liu Y, Wang HT, Chen JK* (2018). Incomplete lineage sorting and introgression in the diversification of Chinese spot-billed ducks and mallards. Current Zoology, doi: 10.1093/cz/zoy074 (在线发表)
4. Cui XY, Huang XM, Chen JM, Yang XQ, Rong J* (2018).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developing 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 markers from high-throughput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a case study of hexaploid oil-tea camellia (Camellia oleifera). Euphytica, 214: 26.
5. Qin HM*, Yan JW, Nie X, Wang WJ, Shen XY (2018).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otifer resting eggs in lakes of the Poyang Lake Wetland Area during the dry season. Acta Hydrobiologica Sinica, 42(6):1232-1239.
6. 沈瑞昌, 徐明, 方长明, 陈家宽* (2018). 全球变暖背景下土壤微生物呼吸热适应性:证据,机理和争议. 生态学报, 38(1): 11-19.
7. 沈瑞昌, 兰志春, 方长明, 陈家宽* (2018). “堑秋湖”围堤改变鄱阳湖洲滩湿地土壤碳循环过程. 湖泊科学, 30 (5): 1260-1270.
8. 余文生, 詹文荣, 聂雪, 胡旭仁, 潘莹, 秦海明*, 舒凤月 (2018). 枯水季节赣江近岸水洼与浅滩中浮游动物的群落差异. 水生生物学报, 42(2): 382-391.
9. 聂雪, 胡旭仁, 刘观华, 秦海明* (2018). 鄱阳湖子湖泊浮游动物多样性及水质生物评价.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42(2): 161-167.
10. 王亚芳, 侯谨谨, 欧阳珊, 王文娟* (2018) 鄱阳湖越冬水鸟数量动态指示水生植被退化.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42(3): 258-262.
11. 李琴, 陈家宽* (2018).长江大保护的历史地位、面临威胁与大保护的建议.长江技术经济, 12(4):1-4.
待发表论文
1. Li L, Barrett SCH, Song ZP, Chen JK* (2019). Sex-specific plasticity of reproductive allocation in response to water depth in a clonal, dioecious macrophyte.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2. Lan ZC, Chen YS, Li L, Li F, Jin BS, Chen JK* (2019). Testing mechanisms underlying elevational patterns of lakeshore plant community assembly in Poyang Lake, China.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3. Jin BS*, Winemiller KO, Shao B, Si JK, Jin JF, Ge G (2019). Fish assemblage structure in relation to seasonal environmental variation in sub-lakes of the Poyang Lake floodplain, China. Fisheries Management and Ecology.
4. Zhao Y, Zhong L, Zhou K, Song ZP, Chen JK, Rong J* (2019). Seed characteristic variations and genetic structure of wild Zizania latifolia along a latitudinal gradient in China: implications for neo-domestication as a grain crop. AoB Plants.
5. Lan ZC, Huang H, Chen YS, Liu JS, Chen JG, Li L, Jin BS, Chen JK* (2019). Testing mechanisms underlying responses of plant functional traits to flooding duration gradient in a lakeshore meadow. Journal of Freshwater Ecology.
6. Wang WJ, Wang YF, Hou JJ, Ouyang S* (2019). Flooding influences waterbird abundances at Poyang Lake, China. Waterbirds.
7. 王文娟*, 王榄华, 侯谨谨 (2019). 人工生境已成为鄱阳湖越冬白鹤的重要觅食地. 野生动物学报.
8. 侯谨谨, 王亚芳, 金斌松, 王榄华, 王文娟* (2019).鄱阳湖越冬白鹤在农业用地的食物组成. 动物学杂志.
9. 聂雪, 胡旭仁, 刘观华, 金斌松, 秦海明* (2019). 鄱阳湖子湖“堑秋湖”过程中水位变化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水生生物学报.
B 合作论文
1. Yang HL, Chen JK* (2018). Integrating landscape system and meta-ecosystem frameworks to adv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ecosystem function in heterogeneous landscapes: An analysis on the carbon fluxes in the Northern Highlands Lake District (NHLD) of Wisconsin and Michigan. Plos One, e0192569.
2. Wang M, Wang Q, Sha CY, Chen JK* (2018). Spartina alterniflora invasion affects soil carbon in a C-3 plant-dominated tidal marsh. Scientific Reports, 8: 628.
3. Zhang XK*, Qin HM, Wang HL, Wan A, Liu GH (2018). Effects of water level fluctuations on root architectural and morphological traits of plants in lakeshore areas of three subtropical floodplain lakes in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https://doi.org/10.1007/s11356-018-3429-5
4. Liu WS, Zhao Y, Qi DH, You JL, Zhou Y, Song ZP* (2018). The Tanggula Mountains enhance population divergence in Carex moorcroftii: a dominant sedge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Scientific Reports, 8: 2741.
5. 杨海乐,陈家宽* (2018).集合生态系统研究15年回顾与展望.生态学报, 38(13): 4537-4555.
6. 杨海乐,陈家宽* (2018). 术语翻译中“形象理据性”的困难及其处理.中国科技术语, 20(02): 27-36.
7. 宋娜, 周伟, 金斌松, 高天翔* (2018). 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高变区的黄河流域光泽黄颡鱼群体遗传学分析.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48(8) : 20-26.
8. 邵蕊, 赵苗苗, 赵芬, 沈瑞昌, 刘丽香, 张丽云, 徐明* (2018). 施肥对油茶园土壤呼吸和异养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生态学报, 38(7): 2315-2322.
待发表论文
1. Chen DM, Xing W, Lan ZC, Saleem M. Wu YQ, Hu SJ, Bai YF* (2019).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nitrogen enrichment on soil organisms and carbon and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in a semi-arid grassland. Functional Ecology.
2. Frazier AE, Bryan BA, Buyantuyev A, Chen LD, Echevarria C, Jia P, Liu L, Li Q, Ouyang ZY, Wu JG, Xiang WN, Yang J, Yang LH, Zhao SQ (2019).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Perspectives from Landscape Ecology and Landscape Sustainability Science. Landscape Ecology.
—1—
附件3
江西省流域生态演变与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
教师2018年学术任职
陈家宽 1.国家湿地科学技术委员会 委员 新增
2.中国生态学会流域生态专业委员会 顾问 新增
3.2018年中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研讨会暨青年研讨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委员 新增
4.上海市生态红线专家委员会 主任委员 新增
5.上海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新增
6.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特聘专家顾问 新增
7.江西省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 顾问 新增
8.国际生物科学联盟中国委员会 委员
9.国家湿地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委员
10科技部“973”资源与环境领域 专家咨询组专家
11.农业农村部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 委员
12.生态环境保护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战略环评 评审专家
13.《生物多样性》 编委
14.《生态学报》 编委
15.《应用生态学报》 编委
16.《水生生物学报》 编委
17.《植物研究》 编委
戎 俊 1.江西省流域生态演变与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 主任 新增
2.《植物研究》 编委
金斌松 1.江西省流域生态演变与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 副主任 新增
2.中国生态学会流域生态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新增
3.江西省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 委员 新增
4. 江西省动物学会 理事 新增
5.国家林业局国家湿地公园评审委员会 咨询专家
李 琴 1.江西省流域生态演变与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 副主任 新增
2.中国生态学会流域生态专业委员会 副秘书长 新增
向小果 1.中国植物学会兰花分会 理事
王文娟 1.江西省生态学会 理事、副秘书长 新增
黎 磊 1.IUCN 水生植物组 专家
兰志春 1.IUCN 水生植物组 专家
附件4
江西省流域生态演变与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
2018年出席学术会议
A重要会议
1. 中国生态学会流域生态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流域生态论坛(福州,4月1日-4日)
陈家宽、李琴、金斌松、秦海明、黎磊、王文娟、兰志春、沈瑞昌等8位老师和陈亚松、吕乾等2名研究生出席会议。
流域所老师作了4个专题报告:
陈家宽、李琴:学科交叉创新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流域生态学研究所的案例分析
金斌松:流域层面上的权衡—关于长江渔业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思考
兰志春:鄱阳湖在过去35年的富营养化进程:养分收支和流域可持续经济发展
秦海明:季节性和人为控制的水位变动对鄱阳湖碟形子湖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
取得的实效,包括:
1) 金斌松担任中国生态学会流域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李琴担任副秘书长;
2) 会议决定第二届流域生态论坛由南昌大学流域所承办;
3) 会议期间,流域所与福建省水利厅建立了合作关系。
2. 中国植物学会第十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85周年学术年会(昆明, 10月10日-13日)
南昌大学有8个专题报告,数量之多在参会高校中突出,流域所陈家宽、戎俊、李琴、黎磊、兰志春、赵耀等6位教师和秦声远、陈亚松、邹玉璟、陈凯、丁明明等5位研究生出席会议。朱友林副校长、杨柏云教授、葛刚教授、刘以珍博士与流域所师生合影留念。
流域所师生作了5个专题报告,分布在3个不同专题:
陈家宽、李琴:长江大保护事业呼吁重视植物遗传多样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黎磊:雌雄异株沉水植物苦草性二态的可塑性:水深的影响
兰志春,陈亚松,黎磊,金斌松,陈家宽:水淹时长对湿地植物生物量的影响——多时空尺度的研究
赵耀:基于菰与菰黑粉菌遗传变异的关联分析探讨茭白起源
秦声远,崔相艳,赵耀,邹玉璟,陈凯,戎俊:普通油茶野生居群遗传分化的地理格局及近缘种系统发育关系
取得的实效,包括:
1) 报告效果良好:1)陈家宽和李琴的报告介绍了流域所在长江大保护战略研究的进
展与《生物多样性》专辑的李琴和陈家宽文章的要点,表明流域所积极呼应国家的“长江大保护战略”,会场上反应热烈;2)老师们报告尤其研究生秦声远的报告给主持人留下深刻印象;
2)会下活动有效:戎俊事先策划并兰志春配合安排了2次会下聚餐,10月10日晚上邀请了付玉杰(东北林业大学、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施苏华(中山大学、杰青)以及陈家宽的三位研究生。10月12日晚上邀请了李德铢(中科院昆明分院院长、杰青)及其爱人、葛颂(中科院北京植物园主任、杰青)、汪小全(中科院植物所所长、杰青)、施苏华(中山大学、杰青)、孔宏智(系统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杰青)、白永飞(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杰青)、黄双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杰青)、王青峰(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员、百人)、孙坤(西北师范大学生科院院长)、张文驹(复旦大学教授)和《生物多样性》编辑部周玉荣老师等,陈家宽一一介绍流域所老师,并对周玉荣表示感谢。就餐时流域所老师积极与著名专家交流;
3)兰志春应邀做“生态学、环境和全球变化”专题的主持人,为最年轻专题主持人;
4)兰志春组织研究生参观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瞻仰先辈们在中国西南开创植物科学
研究的事迹。
3. 2018首届江西智库峰会(南昌,10月15-16日)
全体教师和3名研究生出席大会的生态文明专题。
流域所老师作了1个专题报告:
陈家宽、李琴、金斌松、戎俊报告:鄱阳湖流域自然特征、优劣势分析及生态文明建设方略
取得的实效,包括:
1)陈家宽,李琴,金斌松,戎俊,兰志春向江西省政府提交了8000余字的咨询报告:
《鄱阳湖流域自然特征、优劣势分析及生态文明建设方略》
2)陈家宽接受中国江西网、信息日报、江西电视台、人民日报和江西日报采访。
4. 农业农村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长江生物资源保护论坛(武汉,11月4日)
陈家宽、李琴、金斌松、沈瑞昌等4位教师出席此次会议。
流域所老师作了1个专题报告:
陈家宽、李琴做分论坛报告:长江大保护——中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布局与行动
取得的实效,包括:
1) 李琴、马涛和沈瑞昌接受农业农村部长江办委托编写完成的《长江大保护政策理论
研究》作为 “2018长江生物资源保护论坛”的两本会议材料之一(另一本会议材料为各相关部委和沿江各省领导发言文字稿);
2)陈家宽私人邀请世界自然基金会水专项首席科学家和中国水专项主任任文伟和雷
刚、原湖北科技厅刘传铁厅长夫妇、水生所蔡庆华和李钟杰和武汉大学陈家宽弟子一起晚餐;
3)汪小凡陪同陈家宽、金斌松、李琴和沈瑞昌一起访问武汉大学,感受导师成长的学
校环境。
5. 全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研讨会暨第13届青年学术研讨会(武汉,11月23-26日)
陈家宽、戎俊、李琴、赵耀等4位出席会议。
流域所教师共做了3个报告:
陈家宽在闭幕式上的大会报告:新时代中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发展战略取向
戎俊:普通油茶野生居群遗传分化的地理格局及近缘种系统发育关系
赵耀:茭白的驯化与野生遗传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取得的实效,包括:
1)陈家宽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发挥导向性作用;
2) 汪小凡(武汉大学教授、标本馆馆长)邀请流域所陈家宽、戎俊、李琴和赵耀与陈
家宽的已毕业研究生就餐,强化了师承关系,这些教授包括黄双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杰青)、王青锋(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员、百人)、孙坤(西北师范大学生科院院长)、张文驹(复旦大学教授)、宋志平(复旦大学教授)和王玉国(复旦大学副教授)。
3)流域所全体代表参加了纪念钟扬教授的专场,会议上陈家宽回顾与总结了钟扬教授
的光辉事迹和贡献。
B 其他会议
1.境外会议(2项、2人次、2个报告)
序号 | 会议名称 | 时间 | 地点 | 参加人员 | 会议报告题目 |
1 | 德州鱼类学会2018年会 | 1.26 | 美国College Station | 金斌松 | 金斌松报告: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Fish Assemblages in the Sub-lakes of Poyang Lake Floodplain, China |
2 | 第27届国际鸟类学大会 | 8.19-26 | 加拿大温哥华 | 王文娟 | 王文娟报告:Waterbird ecology study at Poyang Lake, China |
2.境内国际会议(5项、14人次、7个报告)
序号 | 会议名称 | 时间 | 地点 | 参加人员 | 会议报告题目 |
1 |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会 | 7.5-8 | 贵州省贵阳市 | 陈家宽、戎俊、李琴 |
|
2 | 森林与健康国际研讨会暨林下经济产业论坛 | 8.1-3 | 哈尔滨 | 戎俊 | 戎俊大会主旨报告:Comprehensive conservation of Yangtze River Basin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economic forest crop genetic resources: A case study of oil-tea camellia, a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f oilseed plant |
3 | 第34届国际湖沼学大会 | 8.19-22 | 江苏南京 | 兰志春、黎磊、秦海明、陈亚松、聂雪、吕乾 | 兰志春报告:Prolonged flooding nonlinearly affected lakeshore meadow: a water-level control experiment at the whole lake scale 秦海明、胡旭仁、聂雪、吕乾、吴乃成报告:Using Trait-based approach to measure the impact of water level change in zo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of sub lakes around Lake Poyang, China 吕乾、欧阳珊、聂雪、李科、吴小平、秦海明报告: Temporal-spatial patterns of zo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in a large floodplain lake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陈亚松、兰志春报告:Leaf N and P traits relate to species’ zonation pattern along lakeshore meadow |
4 | 第十五届中美碳联盟年会暨陆域水体水-热-碳通量链国际研讨会 | 8.15-17 | 江西九江 | 陈家宽、兰志春、沈瑞昌 | 沈瑞昌报告:全球变暖背景下枯水期水分差异对鄱阳湖洲滩湿地沉积物微生物呼吸的影响 |
5 | 长江-密西西比河国际学术研讨会 | 10.15-17 | 重庆 | 秦海明 | 秦海明、聂雪、吕乾报告:Influence of water level fluctuation on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zooplankton community in Poyang Lake, China |
3.全国会议(17项、31人次、8个报告)
序号 | 会议名称 | 时间 | 地点 | 参加人员 | 会议报告题目 |
1 | 武夷山国家公园科研监测工作暨生态定位站学术研讨会 | 1.31 | 福建武夷山 | 秦海明 |
|
2 | 广西水利科学合作研讨与考察 | 3.3 | 南宁 | 陈家宽 李 琴 |
|
3 | 首届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江西)论坛暨生态文明建设技术推介会 | 3.20 | 江西南昌 | 戎俊、秦海明、黎磊、沈瑞昌、赵耀 | 戎俊报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兼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4 | 第13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 | 6.1-3 | 江西南昌 | 兰志春 | 兰志春报告:土壤水分梯度对不同高程的湿地幼苗库的影响:扩散限制和环境筛选的相对重要性 |
5 | 第六届可持续科学研讨会 | 6.7-9 | 北京 | 李 琴 |
|
6 | 2018长江保护与发展论坛(民进中央主办) | 6.21-22 | 江苏南京 | 陈家宽,李 琴 | 陈家宽、李琴报告:长江大保护与长三角一体化对策 |
7 | 鄱阳湖湿地研究和保护项目2017/2018年度总结会 | 7.2 | 江西南昌 | 金斌松、秦海明、黎磊、兰志春、王文娟、沈瑞昌 | 黎磊报告:鄱阳湖子湖沉水植物冬芽调查 |
8 | 福建闽江流域福州段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与修复项目审查会 | 7.19-20 | 福建福州 | 李 琴 |
|
9 | 江西省政府研究室生态价值实现座谈会 | 7.27 | 江西南昌 | 李 琴 |
|
10 | 长江与近海渔业水域生态修复主题学术研讨会 | 8.16-18 | 贵州兴义 | 金斌松、黎 磊 |
|
11 | 第13届全国生物多样性科学与保护研讨会 | 8.15-17 | 内大 | 李 琴 | 李琴报告:鄱阳湖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 |
12 | 第十四届全国鸟类学研究生“翠鸟论坛” | 8.30 | 北京 | 侯谨谨 | 侯谨谨、王文娟报告:鄱阳湖四种越冬鹤类的食性 |
13 | 江西省首届生态学大会 | 9.8 | 江西南昌 | 秦海明、王文娟、兰志春、赵 耀 |
|
14 | 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研讨会 | 10.18 | 上海 | 李 琴 |
|
15 | 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建设管理培训会 | 10.22-25 | 南京市 | 秦海明 |
|
16 | 全国水生植物资源与水生态修复研讨会 | 11.9-10 | 江苏南京 | 赵 耀 | 赵耀、陈家宽、宋志平、戎俊报告:菰/茭白野生遗传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利用 |
17 | 第六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分会2018学术年会 | 11.14-16 | 湖南长沙 | 戎 俊、陈 凯 | 戎俊、崔相艳等报告:油茶耐低温胁迫的分子机制 |
附件5
江西省流域生态演变与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
2018年学术沙龙与访问学者讲学
5-1流域生态学研究所所内师生学术报告 | ||||
序号 | 学术报告主题 | 地点 | 时间 | 报告人 |
1 | 油茶栽培历史与长江流域油茶遗传资源 | 生命科学研究院三楼会议室 | 2018.1.4 | 秦声远 |
2 | Optimised scat collection protocols for dietary DNA metabarcoding in vertebrates | 生命科学研究院三楼会议室 | 2018.1.4 | 侯谨谨 |
3 | 鄱阳湖子湖泊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其对水位变动的影响机制 | 生命科学研究院三楼会议室 | 2018.1.18 | 聂 雪 |
4 | 鄱阳湖越冬雁类栖息地模型研究 | 生命科学研究院三楼会议室 | 2018.1.18 | 孟竹剑 |
5 |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 | 生命科学研究院三楼会议室 | 2018.3.22 | 戎 俊 |
6 | 水文情势对湿地植物群落的影响——物种适应机制及多尺度研究 | 生命科学研究院三楼会议室 | 2018.3.29 | 兰志春 |
7 | 斑嘴鸭和绿头鸭的不对称线粒体基因渐渗 | 生命科学研究院三楼会议室 | 2018.4.12 | 王文娟 |
8 | 农作物起源与驯化研究:原理、方法以及案例 | 生命科学研究院三楼会议室 | 2018.4.26 | 赵 耀 |
9 | Using a trait-based approach to measure the impact of dam closure in fish communities of a Neotropical River | 生命科学研究院三楼会议室 | 2018.4.26 | 吴申浩 |
10 | 普通油茶系统发育及种群遗传分化的地理格局 | 生命科学研究院三楼会议室 | 2018.5.10 | 秦声远 |
11 | 鄱阳湖子湖泊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其对水位变动的响应机制 | 生命科学研究院三楼会议室 | 2018.5.10 | 聂 雪 |
12 | 鄱阳湖越冬雁类栖息地及其环境容纳量研究 | 生命科学研究院三楼会议室 | 2018.5.10 | 孟竹剑 |
13 | 鄱阳湖越冬水鸟群落对冬汛的响应及其对生态系统的指示 | 生命科学研究院三楼会议室 | 2018.5.15 | 王亚芳 |
14 | 饶河支流昌江梯级水电开发对鱼类群落和营养级的影响 | 生命科学研究院三楼会议室 | 2018.5.15 | 司蓟可 |
15 | 水位波动对水生植物的影响 | 生命科学研究院三楼会议室 | 2018.5.24 | 丁明明 |
16 | 小果油茶及普通油茶种群间果实性状变异及其分子基础 | 生命科学研究院三楼会议室 | 2018.6.14 | 陈凯 |
17 | 水淹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机制及其相对重要性 | 生命科学研究院三楼会议室 | 2018.6.14 | 陈亚松 |
18 | 浮游动物DNA条形码应用现状及展望 | 生命科学研究院三楼会议室 | 2018.6.21 | 秦海明 |
19 | 基于功能性状研究泛滥平原水位变化对鱼类群落的影响 | 生命科学研究院三楼会议室 | 2018.7.12 | 吴申浩 |
20 | 水位波动对水生植物生长繁殖及生理特征的影响 | 生命科学研究院三楼会议室 | 2018.7.12 | 丁明明 |
21 | 水分对洲滩湿地土壤碳排放特征的影响 | 生命科学研究院三楼会议室 | 2018.9.17. | 沈瑞昌 |
22 | 普通油茶野生居群遗传分化的地理格局及近缘种系统发育关系 | 生命科学研究院三楼会议室 | 2018.9.25. | 秦声远 |
23 | 水淹时长对湿地植物生长的影响——多时空尺度研究 | 生命科学研究院三楼会议室 | 2018.10.8. | 兰志春 |
24 | 鄱阳湖越冬白鹤生境变化的驱动因子 | 生命科学研究院三楼会议室 | 2018.10.22. | 王文娟 |
25 | 小果油茶与普通油茶果实农艺性状变异的分子基础 | 生命科学研究院三楼会议室 | 2018.10.29. | 陈凯 |
26 | 雌雄异株沉水植物苦草性二态的可塑性:水深的影响 | 生命科学研究院三楼会议室 | 2018.11.12. | 黎磊 |
27 | 水淹对湿地植物生长的影响机制 | 生命科学研究院三楼会议室 | 2018.11.12. | 陈亚松 |
5-2 国内外优秀学者学术报告 | ||||
序号 | 学术报告主题 | 地点 | 时间 | 报告人 |
1 | Using plovers to understand speciation and local adaptation | 生命科学研究院二楼会议室 | 2018.1.19 | 刘阳,中山大学 |
2 | a.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程与前景——以及对中国生态学家的启示 | 生命科学研究院二楼会议室 | 2018.5.2-6 | 邬建国(BNU,ASU) |
3 | 流域生态学与生态文明建设 | 生命科学研究院二楼会议室 | 2018.5.16 | 吴乃成 |
4 | 北部油茶产区研究进展 | 生命科学研究院二楼会议室 | 2018.6.1 | 程军勇,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5 | Ecological complexity: higher-order interactions and tripartite networks | 生命科学研究院二楼会议室 | 2018.11.7 | 廖金宝,江西师范大学 |
6 | Climate Change and Distribution of Marine Fishes and Invertebrates along a Subtropical Coast | 生命科学研究院二楼会议室 | 2018.11.7 | Masami Fujiwara,美国德州农工大学 |
7 | 亚热带山地河岸带珍稀植物群落研究 | 生命科学研究院二楼会议室 | 2018.11.16 | 江明喜,中科院武汉植物园 |
8 | 鸟类巢寄生:卵色模拟及其进化 | 生命科学研究院二楼会议室 | 2018.11.30 | 梁伟海南师范大学 |
9 | 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研究与示范 | 生命科学研究院二楼会议室 | 2018.12.5 | 陈宇炜,南昌工程学院 |
—1—
附件6
江西省流域生态演变与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
2018年重要科考
序号 | 考察内容 | 日期 | 地点 | 参加人员 |
1 | 安徽巢湖等生物多样性考察 | 6.5-6.7 | 安徽合肥 | 复旦大学和南昌大学流域所的老师 |
2 | 安徽巢湖等生物多样性考察 | 7 | 安徽瓦埠湖、巢湖 | 复旦大学和南昌大学流域所的师生 |
3 | 亚行贷款项目萍乡多条河流生态考察 | 7.25-26 | 江西萍乡 | 金斌松、黎磊、兰志春以及南昌工程学院的老师、亚洲发展银行项目经理 |
4 | 莲花县莲江国家湿地公园生态调查 | 9.26 | 江西萍乡莲花县 | 流域所教师及3名研究生 |
5 | 菰种质资源调查 | 8.12-21 | 东北三省 | 赵耀 |
6 | 萍乡莲江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考察 | 9.19-20 | 江西萍乡莲花县 | 金斌松、秦海明、黎磊、兰志春、王文娟、沈瑞昌等 |
7 | 小果油茶考察 | 9.26-27 | 湖北阳新 | 戎俊、陈凯
|
附件7
江西省流域生态演变与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
主流媒体采访
1. CCTV关于鄱阳湖白鹤生态问题采访王文娟、黎磊、陈家宽。
2. CCTV关于长江鱼类生态保护采访金斌松。
3. CCTV关于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采访戎俊。
4. CCTV新闻直播间《大江奔流》节目陈家宽担任之上海站的解说嘉宾。
5、CCTV四台《远方的家》节目金斌松、黎磊、兰志春、沈瑞昌担任之鄱阳湖的解说嘉宾。
6. 人民日报、江西电视台、中国江西网、信息日报和江西日报关于长江大保护和江西生态文明建设采访陈家宽。
—1—